时间: 2025-04-24 14:4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7:37
成语“深入不毛”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深入”意指深入某个地方或事物的内部,而“不毛”则指的是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常用来形容荒凉、贫瘠的土地。因此,字面意思是指深入到没有生长的地方,隐喻一种努力投入到没有回报或没有成果的环境或事情中。
“深入不毛”最早出自《左传》,该文献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成语的具体用法可以追溯到对某些地区或环境的描述,象征着在极其贫瘠或没有任何成果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探索或工作。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古人对土地的重视以及对资源利用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存智慧。
“深入不毛”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土地与农业息息相关,“深入不毛”不仅描绘了贫瘠的土地,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生存环境的敏感。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一些没有前景的项目、投资或人际关系。
“深入不毛”常常带给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它触发了对努力与成果之间关系的反思,令人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继续坚持可能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反思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曾经有过一些项目让我感到“深入不毛”。例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我尽心尽力地投入,但由于团队沟通不畅和方向不明确,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让我深刻理解到选择合适的项目和合作伙伴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深入不毛”:
在荒原上,脚步声轻轻,
深入不毛,心事难平。
星空如洗,孤影徘徊,
唯愿前路,莫再迷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wild goose chase”,意指徒劳无功的追求。虽然字面意思有所不同,但两者都传达了在无望或不切实际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的无奈感。
通过对成语“深入不毛”的分析,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无效努力的成语,更是一种对资源和努力有效利用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日常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也促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审慎地选择投入的方向。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深入不毛,士卒多死。”
《后汉书·班超传》:“深入不毛,以讨贼虏。”
《汉书·王莽传下》:“深入不毛,民无所食。”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深入不毛,劳而无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深入不毛,民无所归。”
今丞相亲提士卒,~,收服蛮方;目今蛮王既已归服,何不置官吏,与孟获一同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