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6:23
“剑履上殿”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穿着剑和鞋子进入殿堂”。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一种武士的装束,暗示着一种威严和力量。基本含义是指在朝廷或正式场合中以武装的姿态出现,象征着决心和果敢,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态度。
“剑履上殿”出自《史记》,具体来说是描述古代士人或武士在朝廷上以武装形象示人的情景。它反映了古代**军事与政治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武力与权力的结合。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王朝的历史,尤其是在动荡和战争的时代,武士进入殿堂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忠诚,也意味着面对权力的挑战。
该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多种使用方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剑履上殿”在古代**的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士人对武力和政治权力的看法。在当代社会,虽然武力与政治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该成语仍可以用来象征一种坚定的态度和勇气,适用于讨论社会问题时的勇敢表达。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勇敢、果敢和无畏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或困难时,选择站出来,而不是沉默。这种情感可以影响我的思维方式,促使我在表达观点时更加坚定。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关于社会不平等的讨论会,当我在会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心中默念“剑履上殿”,这让我在发言时更加自信,敢于直面问题。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剑履上殿”:
风云突变夜无眠,
剑履上殿显英贤。
一腔热血抗不平,
何惧寒风寒月前。
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在逆境中勇敢发声的决心。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take up arm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为某种信念或理想而战的决心。不过,“剑履上殿”更侧重于在正式场合中与权力体制的直接对抗,具有更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剑履上殿”的学与分析,我更加明白了它所传达的勇敢与决心的价值。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勇敢发声。这个成语在我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宋史·岳飞传》:“飞以功高,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晋书·王导传》:“导以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以公剑履上殿,不趋,赞拜不名。”
《后汉书·宦者列传·孙程》:“程等既拜,并呼万岁,因共抱持帝,拔剑以断履,因上殿。”
《汉书·王莽传》:“莽自以功德当上殿,剑履上殿。”
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威福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