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7:18
成语“发扬蹈励”的字面意思是“发扬”和“蹈励”。其中“发扬”指的是推广、发掘和增强某种精神、文化或美德;“蹈励”则含有努力践行、积极向上的意思。整体来看,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实践中积极推广和践行某种精神或品质,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发扬蹈励”一词的具体历史背景和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常常用于鼓励士人奋发进取、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
“发扬蹈励”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侧重于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反义成语则强调消极和放弃。
在**文化中,发扬蹈励的精神往往与儒家思想相联系,强调个人的努力与社会责任。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教育、职场和社会活动中,鼓励人们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发扬蹈励”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许多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尽管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
在我大学时期,曾遇到过一次重要的考试,面临很大的压力。通过不断复*和同学们的互相鼓励,我努力发扬蹈励的精神,最终取得了好成绩。这让我体会到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那片辽阔的草原上,年轻的牧羊人每天都在风中发扬蹈励,追逐着心中的梦想。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erseverance and dedication”,强调坚持和奉献的精神。虽然不同文化对努力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强调的都是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态度。
通过对“发扬蹈励”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应用此类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激励自己和他人不断追求进步与卓越。
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清史稿·礼志九》:“每岁春秋仲月,择日致祭,前期,皇帝亲诣行礼,祭日,皇帝服衮冕,行三跪九拜礼,祭酒、司业奉祀,发扬蹈厉,以示尊崇。”
《清史稿·礼志八》:“每岁春秋仲月,择日致祭,前期,皇帝亲诣行礼,祭日,皇帝服衮冕,行三跪九拜礼,祭酒、司业奉祀,发扬蹈厉,以示尊崇。”
《清史稿·礼志七》:“太学祀先圣,月朔,祭酒、司业奉祀,皆行三跪九拜礼,祭酒进酒爵,司业读祝,发扬蹈厉,以示尊崇。”
《明史·文苑传三·何景明》:“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壁,发扬蹈厉,以攻对方。”
《宋史·文苑传五·贺铸》:“遇事敢言,发扬蹈厉,权贵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