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32:28
“顿足捩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脚步骤然停下,捏住耳朵”。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因受到惊吓、震惊或痛苦而产生的反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通常带有悲伤或痛苦的情绪。
“顿足捩耳”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句是“顿足捩耳,悲声哀号”。王允因感忧国忧民而痛哭流涕,形象地表现出他的痛苦与无奈。这个成语在历史上被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悲惨**的震惊反应。
“顿足捩耳”可以用在多种场合:
在文化中,表达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面对悲剧和重大时,“顿足捩耳”这种表达方式能够直观地传达出人们内心的震惊与痛苦。现代社会中,虽有更多的方式表达情感,但这一成语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尤其在文学创作和公共演讲中。
“顿足捩耳”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惊、悲痛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联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痛苦与无助,增加情感共鸣。
在我生活中的一次经历是,当我收到朋友因事故受伤的消息时,我感到心中一震,仿佛时间都凝固了,顿时感到无比的痛心与恐惧。这种瞬间的情感反应让我想起了“顿足捩耳”这个成语。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秋风瑟瑟寒意生,
远方传来噩耗声。
顿足捩耳情难忍,
泪洒千行诉心声。
这首诗通过“顿足捩耳”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关怀和悲痛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unned into silence”(震惊得无言以对),虽然其情感的深度和文化背景不同,但都能传达出对**的震惊与无奈。
通过对“顿足捩耳”的分析,理解了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情感的载体,能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情感时,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