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32:29
“顿足椎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脚顿地,用手捶胸”。它通常用来形容因悲痛、愤怒或懊悔而激动的状态,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无奈的心情。
“顿足椎胸”源自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左传》。在《左传·隐公元年》中,描述了当时的悲痛场景,表现出人们因失去亲人或遭遇不幸而产生的悲伤和愤怒。这一成语通过生动的动作描绘,传达出人们在极端情感下的无助与绝望。
“顿足椎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写悲伤、愤慨的场景。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遭遇不幸而感到无奈的状态。此外,该成语在演讲中使用时,可以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激发听众的共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顿足椎胸”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忠孝、义气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上,特别是在经历灾难、战争或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对亲情、友情的感受尤为强烈。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面对悲伤情景时,人们的情感表达依然不变。
“顿足椎胸”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遭遇重大损失时的绝望与无助。这个成语能深刻地传达出悲痛的情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意情感的细腻和强烈。
在我生活中,曾有一次朋友因父亲去世而陷入悲痛,她在悼念时表现出“顿足椎胸”的状态,我深刻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这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感受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夜雨潇潇心似焚,
顿足椎胸泪满巾。
往日欢声随风散,
唯留孤影伴我身。
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因失去而感到孤独和悲伤的情景。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beat one’s chest”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传达出一种因悲痛而激动的表现。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常常用以表现对失去的哀悼和情感的宣泄。
通过对“顿足椎胸”的学*,我不仅理解了其字面和隐含的意义,也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的情感传达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使我在面对悲伤或愤怒的情境时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感。
社会人心异常兴奋,甚至妇人、孺子、车夫、苦力,风元不口谈抵制,戟批痛骂,握拳怒目,顿足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