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1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7:30
“发植穿冠”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发(头发)长得扎进了帽子里”。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年纪较大,或是形象不修边幅,头发凌乱。
“发植穿冠”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发植穿冠者,见于阡陌”。这句话描述了一个人因为年纪大了,头发长得乱糟糟的,像是要从帽子里穿出来一样。这个成语隐喻了人的年龄和外表的随意。
在文学作品中,“发植穿冠”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年纪或形象。例如,古代诗词中对老人的描写,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调侃某人形象邋遢,或是在讨论年岁时引入。
在传统文化中,外表常常与内在修养相联系。发植穿冠不仅是对形象的描述,还反映了对年智慧和经历的尊重。现代社会中,虽然追求时尚和个性化,但这一成语依然提醒人们关注形象和自我修养。
“发植穿冠”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常常与老年人、乡村生活等元素相结合,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这种形象的描绘也常带有一丝幽默感,给人轻松的情绪。
在生活中,我曾见到一位年长的邻居,年纪虽大,但总是笑着与大家打招呼,尽管他有时发植穿冠,依然吸引着周围人的关注和喜爱。我也尝试在与朋友的聊天中用这个成语,增加了对话的趣味性。
在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晨曦初照村头路,
老翁独坐发植穿。
笑谈岁月如流水,
余生悠然似梦间。
在英语中,可以用“scruffy”或“disheveled”来形容一个人不整洁的外表,但这些词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年龄的含义。而在某些文化中,头发凌乱可能与艺术家或自由精神相关联,展现出一种反叛或个性。
通过对“发植穿冠”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与表达的灵活性。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外在形象,还传递了关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在日常交流中,善用成语可以让语言更生动、富有表现力,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晋书·王敦传》:“敦怒,面加凌逼,侃节概愈厉,发植穿冠。”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发植穿冠。”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发植穿冠。”
《汉书·项籍传》:“羽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发植穿冠。”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发植穿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