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0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7:54
“支吾其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支吾”指的是含糊其辞,无法明确表达;“其词”则是指所说的话。综合而言,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说话时含糊不清,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或观点,通常带有逃避责任或掩饰真相的意味。
“支吾其词”出自《论语·阳货》:“子贡问曰:‘有美玉焉,君子藏之;有美言焉,君子藏之;无言焉,君子支吾其词,何也?’”这句话表达了对言语的重视,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明确和高尚的言辞,而不应含糊其辞。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对言辞的重视与追求。
“支吾其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质疑或困境时,无法做出明确回应的情形。它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批评某人的不诚实或模棱两可的态度。例如,在法律或政治场合,当某个发言者避而不谈核心问题时,旁观者可能会用“支吾其词”来形容其言辞不清。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的细微差别在于,支吾其词往往带有负面评价,而直言不讳则是积极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准确性与诚实性被高度重视。“支吾其词”不仅反映了一个人言行之间的矛盾,也突出了社会对诚信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的使用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公共事务和媒体报道中,含糊其辞往往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支吾其词”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沟通中必须保持诚实与清晰,避免给人留下不信任的印象。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该尽量做到明确,以免产生误解。
在一次学校的辩论赛中,我的对手在面对挑战时支吾其词,不能给出明确的证据支持他的观点。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清晰而坚定的表达是赢得辩论的关键。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支吾其词”:
月下独行影摇曳,
心中苦闷无人知。
言语支吾如轻烟,
真情何处寄情思。
这首诗表达了在孤独与困境中,内心的挣扎和言语的无力。
在英语中,“beat around the bush”可以与“支吾其词”相对应,意思是避免直接谈论某个话题,含糊其辞。这个表达在文化上也反映出人们在面对敏感话题时的回避心理,表明了在不同语言中对直接交流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支吾其词”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清晰与诚实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言辞的准确性。对于任何希望提升沟通技巧的人来说,理解并运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清史稿·曾国藩传》:“上问曰:‘卿何以知之?’国藩支吾其词,不能对。”
《明史·海瑞传》:“上问曰:‘卿何以知之?’瑞支吾其词,不能对。”
《宋史·岳飞传》:“秦桧问飞:‘卿何以知金人必败?’飞支吾其词,不敢明言。”
《资治通鉴·汉纪》:“上问曰:‘卿何以知之?’充国支吾其词,不能对。”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沛公欲王关中,有此事乎?’沛公支吾其词,不敢直对。”
周炳找不着什么得体的话说,就含含糊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