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1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28:44
“头破血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头部受伤,流出了很多血。基本含义则是形容遭受严重的打击或挫折,通常用于形容激烈的斗争或冲突后,身体受到的严重伤害,也可以引申为精神上的痛苦。
成语“头破血流”的具体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常用来形容在激烈的争斗中所受的重伤。可以推测,它与历史上战争、打斗等场合有关。在古代,战斗常常会导致士兵头破血流,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那种血腥和暴力的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战斗和冲突往往被视为一种英雄主义的表现。而“头破血流”则反映了这种文化中对英勇斗争的认可和对付出代价的赞美。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在工作、学等方面遭遇的挫折和挑战,体现了人们对努力和坚持的追求。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悲壮感和无奈感,令人联想到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痛。它可能引发对奋斗精神的敬佩,也让人思考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由于准备不足,最终结果不理想,心情极为沮丧,感觉自己“头破血流”。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充分准备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在风暴的中心,我们的船只被巨浪拍打,船员们一个个头破血流,但没有人愿意放弃,心中都燃烧着不屈的信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lood, sweat, and tears”,强调为某个目标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牺牲。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都传达了奋斗和艰辛的主题。
通过对“头破血流”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身体伤害的描述,更能反映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有勇气和毅力。
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怒,拔剑击破其头,血流至踵。”
《后汉书·袁绍传》:“绍怒,拔剑击破其头,血流至踵。”
《汉书·王莽传》:“莽怒,拔剑击破其头,血流至踵。”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子重耳与子犯谋,子犯曰:‘吾闻之,不以私怨害公义,不以小忿损大德。’乃止。重耳怒,拔剑击破其头,血流至踵。”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怒,拔剑击破其头,血流至踵。”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见道士押着和尚在干活,悟空对道士说这些和尚是他的亲戚,道士同意让他放一个走,和尚都想逃出道士的控制。悟空要求道士把这500和尚都放了,道士不干。悟空取出金箍棒把道士打得头破血流,把和尚全部放走
你若在继续顽抗下去,必定会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