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0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28:43
成语“头角峥嵘”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头部和角部都突出,形容人才能出众,显示出非凡的才华或能力。它意味着某人在某一领域特别优秀,具有显著的成就或出众的表现。
“头角峥嵘”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红楼梦》中有类似的描述,强调年轻人或新兴人才的卓越表现。成语中的“头角”指的是人的头部和角,象征着才华和能力的象征,而“峥嵘”则表示高耸、突出,常用来形容山峰的险峻和崇高,暗喻才华的非凡。
该成语通常在赞美某人的才华、能力或成就时使用,适用于各种语境,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出对人才的崇尚和对成功的追求。“头角峥嵘”不仅表明个人的能力,也体现了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与尊重。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对年轻人的期待和对职场竞争的描述中。
“头角峥嵘”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传达出对出色人才的赞美与期望。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奋斗、努力和成就的快乐,激励人们追求卓越。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同学,他在学术方面表现优异,常常获得奖学金和竞赛的第一名,大家都称赞他为“头角峥嵘”的人才,这让我意识到努力和才华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许多年轻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个个头角峥嵘,展现出无限的潜力与希望,他们将引领未来的潮流。”
在英语中,“prominent”或“outstanding”可以表达相似的意思,但它们在使用上可能没有成语那样的浓厚文化内涵。相较之下,汉语成语往往承载着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头角峥嵘”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在表达赞美、鼓励和期望时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励我在学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
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
《宋史·欧阳修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宋史·黄庭坚传》:“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宋史·苏轼传》:“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宋史·赵普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那时~际,搅海翻江上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