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9:07
“分文不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分钱都不值”。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的价值极低,毫无价值或没有任何意义。
“分文不直”源于古代的商业交易。当时,交易的货币单位是分、文等,分文的价值微不足道,因而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事物的价值非常低。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强调了对某事物的贬低和否定。
“分文不直”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金钱往往与地位和价值挂钩,因此“分文不直”不仅是对物质价值的否定,也反映了人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对无意义的追求依然让人感到厌倦,这个成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分文不直”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失望或无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追求表面利益的过程中,最终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情境。这种反思促使我更加关注内在价值和真正的目标。
曾经我在一次项目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最后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当时我感到非常失落,心中不禁想到“分文不直”。这让我意识到,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的重要性。
在某个故事中,主人公为了一个虚无的梦想付出了全部,最终发现那只是“分文不直”的幻想。他的经历让他明白,真正的幸福在于身边的人和事,而非追逐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not worth a dime”,同样用于形容某物或某事物的价值极低。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却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分文不直”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它们帮助我们更生动地表达观点,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中价值观的深刻思考。这一成语让我意识到,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比一味追求表面利益要重要得多。
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清史稿·食货志一》:“国用不足,分文不直,民多困苦。”
《明史·食货志五》:“岁入不足,分文不直,民多流亡。”
《宋史·食货志下》:“民有饥寒,官无分文不直。”
《后汉书·杨震传》:“家贫,分文不直,以教授为业。”
《史记·平准书》:“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或至分文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