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0:57
成语“截发留宾”字面意思是“把客人留在这里,截断他们的发言”。其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场合中,打断或限制他人的话语,通常是在对话中为了引导话题或保护某种利益。
“截发留宾”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与交谈的艺术。在古代,尊重客人的发言是重要的礼仪,而“截发”则暗示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适度干预或引导对话。
在现代社会中,“截发留宾”可以用于多种场合,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和尊重他人的发言非常重要,因此“截发留宾”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太礼貌的行为。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这种行为常常被理解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
“截发留宾”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会议中的紧张气氛,以及在社交场合中,为了避免冷场而不得不打断他人的情境。这种行为有时可能会引起不满,但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必要的。
在我的工作中,曾遇到过一次团队讨论,某位同事说了很多,但偏离了主题。作为项目经理,我不得不“截发留宾”,提醒大家回到正轨,这样最终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达成了目标。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使用“截发留宾”: “在那个温暖的午后,朋友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生活。突然,老张开始讲述一个无关紧要的八卦,李明却立刻‘截发留宾’,打断他的话,转而提起了大家关注的旅行计划。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开始热烈讨论,最终定下了下个月的出行计划。”
在英语中,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interrupt”或“cut in”来表达,这些词汇同样涉及打断对话的行为。不同文化中对这种行为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文化可能更容忍这种行为,而有的则可能更加注重礼仪。
通过对成语“截发留宾”的分析,我意识到沟通中的艺术不仅在于倾听,更在于如何适时地引导话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交流效率,也能避免无谓的争论。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截发留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对话的节奏和方向。
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东晋时期,范阳孝子范逵去陶侃家投宿,陶侃有名气,但家里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陶侃发愁了,湛氏把自己的长发剪下,让儿子拿到市场上卖了换回几斛米,另外劈柱与烧草垫招待客人,范逵对他们十分敬佩
只他母新宁夫人,他娘子张氏,也都有~、锉荐供马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