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40:35
“杀伐决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杀戮、征伐和果断决策”。它的基本含义指一个人能够果断地做出决策,特别是在面临重大选择或危险时,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不犹豫的态度。
“杀伐决断”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决策的语境。军事指挥官在战斗中需要迅速做出决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取得胜利。这个成语强调了决策的果断性和对局势的掌控力。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学出处,但它常见于古代兵法和军事著作中,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治国理政思想。
“杀伐决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果敢和决断能力。它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杀伐决断”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观,强调果敢和责任,适用于处理复杂局势和重大决策。在现代社会,它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商业和领导力领域,强调快速反应和果断行动的能力。
该成语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联想到果断、能力和领导力。在个人思维中,它可能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勇气和决策能力,避免拖延和犹豫。
在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有一次在项目推进中遇到了瓶颈,团队成员各持己见。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采取“杀伐决断”的态度,迅速分析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成功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在一首诗中:
风云变幻战场急,
杀伐决断勇者立。
一声号角破晓时,
英雄气概写春秋。
在英语中,可以与“decisive action”或“resolute decision”相比较。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果断和迅速的决策能力,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决策能力的重视。
通过对“杀伐决断”的学,我理解到果断决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一种能力的描述,更是一种激励,提醒我在面临选择时要勇于做出决定,积极应对挑战。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好地传达决策的重要性。
若说料理不开,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治军严整,杀伐决断,以纪律著称。”
《明史·徐达传》:“达为人刚直,杀伐决断,不畏强御。”
《宋史·岳飞传》:“飞为人沉毅,杀伐决断,号令严明。”
《旧唐书·李靖传》:“靖性刚毅,杀伐决断,不避亲疏。”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性严,好杀伐决断,不以私情废公事。”
他带兵打过仗,又干过铜政司“银台”,出任巡抚又当总督,管钱管物又管人,一向雷雳风行~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