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4:45
“久悬不决”这个成语由“久”、“悬”和“不决”三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长时间悬而未决,形容事情拖延很久没有得到解决或明确的结果。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状态,即对某事的处理或决策迟迟没有结果。
“久悬不决”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成语中的“悬”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悬念或未决状态,而“不决”则常用于形容无法作出决策的情境。这个成语反映了在处理事务时的犹豫不决和拖延。
“久悬不决”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久悬不决”的状态常常被视为低效和拖沓。人们越来越重视快速决策和行动,这也促使了许多组织和个人寻找提高决策效率的方法。在这一背景下,该成语的使用也反映了对效率和果断的追求。
“久悬不决”常常带给人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情感,尤其是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它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焦虑,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久悬不决”的情况。那是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最终没能及时做出决定。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决策的延迟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柳绿阴浓,
前路茫茫难决策。
久悬不决心如焚,
唯有择路向东行。
这段诗体现了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与迫切。
在英语中,可以用“hanging in the balan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某事处于不确定状态。这也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对决策和结果不明确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久悬不决”的学习,我体会到决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提醒我在面对选择时要更加果断,避免不必要的拖延。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犹豫和不确定的情感。
《续资治通鉴·宋纪》:“此议久悬不决,今始得行。”
《资治通鉴·唐纪》:“其事久悬不决,上怒,命速决之。”
《清史稿·礼志》:“旧制久悬不决,今始定议。”
《明史·刑法志》:“此案久悬不决,民怨沸腾。”
《宋史·食货志》:“自熙宁以来,久悬不决之务,一旦施行。”
及乎最近曹锟、吴佩孚加兵于东南,则~之金佛郎案即决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