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1:08
“心仪已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中向往已经很久”。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怀有强烈的喜爱或倾慕,并且这种情感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它传达了持久的愿望或期盼。
“心仪已久”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或典故,但可以推测其形成是基于古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在古典文学中,许多作品中都表达了对爱慕对象或理想事物的向往,成语的形成反映了这种普遍的情感体验。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含蓄而细腻的。“心仪已久”体现了对爱的期盼与执着,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加直接,但对某个对象的长期向往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心仪已久”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初恋的纯真和对未来的憧憬。它传达出一种期待与希望的美好情感,常常让人回忆起青春时期的懵懂与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对一门课程“心仪已久”,但因为犹豫而没有及时选修。后来我终于下定决心去修这门课程,收获了很多知识与乐趣。这让我明白追求自己心仪的事物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花开满园香气浓,心仪已久共此生。
月下对影轻声语,愿与君携手同行。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心仪之人的向往与期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ong admired”或“held in high regard”,虽然这些表达也传达了对某人或事物的喜爱,但可能没有“心仪已久”那么浓烈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心仪已久”这个成语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表达喜爱的词汇,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它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情感的坚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仪霍将军女。
《唐诗三百首·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里的“相思”可以理解为“心仪已久”。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心窃喜,曰:‘此我心仪已久之地也。’”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我心仪已久的那位先生,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闻之,心窃喜,曰:‘此我心仪已久之女也。’”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中暗喜,因想道:‘我心仪已久的人,今日方得一见。’”
少林庄严宝刹,小僧~,六十年前便来投拜求戒,却被拒之于山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