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9:34
成语“好谋无决”字面意思是“善于谋划但没有决断”。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虽然在策划和思考方面很有才能,但却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犹豫不决、难以做出选择的人。
“好谋无决”出自《左传》,原文为“好谋而无决”。在古代的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些政治家或军事指挥官,他们在谋划战略方面非常出色,但在关键时刻却难以作出果敢的决策,导致错失良机。
“好谋无决”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决策被视为领导者的重要品质。好谋无决的状态在古代战乱时代尤其受到诟病,因为在战场上,及时的决策可能关系到胜负。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这种状态同样会导致企业失去竞争力。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时候自己在做决策时的犹豫与不安。它表现出一种对决策能力不足的无奈,同时也提醒我在思考时,要勇于做出选择。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选择职业道路时,反复思考了很多选择,但却因为好谋无决而耽误了时间。最终,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做出了选择,这让我意识到决策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千谋万策皆成空,
决断时刻不敢动。
好谋无决成遗憾,
愿此教训铭心中。
在英语中,可以用“analysis paralysi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的是过度分析导致无法做出决策。这种现象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普遍心理状态。
通过对“好谋无决”这个成语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决策的重要性。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生活中提醒我们,不要因为过度思考而错失机会。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警示和启发的作用,让我更加关注在思考后的果断行动。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宋史·岳飞传》:“好谋无决,不足以任大事。”
《后汉书·王允传》:“好谋无决,终为天下笑。”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好谋无决,非所以成大业也。”
《史记·项羽本纪》:“好谋无决,是以不能成大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好谋无决,国之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