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9:38
成语“好谋无断”的字面意思是善于谋划但缺乏决断力。它形容一个人虽然有很好的计划和策略,但在关键时刻却不能果断地做出决定,导致事情无法顺利进行。基本含义强调了决策能力的重要性,指出光有谋略而缺乏行动力是不够的。
“好谋无断”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和联合都需要谋略和决策,成语的形成正是反映了当时政治和军事上的复杂性。这个成语强调了谋略与决断力之间的关系,警示人们在计划和策略的同时,也要具备果断的执行能力。
在日常对话中,“好谋无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虽有良好计划但行动迟缓的人。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某个成员总是提出很多好的想法,但在关键时刻无法作出决定,其他成员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评价他。在演讲或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探讨领导力与决策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决策能力被视为领导者的重要素质。成语“好谋无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谋略和决策的重视,强调行动与思考的结合。在现代社会的职场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好的想法,也要有执行力。
“好谋无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决策能力的思考。它让我意识到,光有好主意而不付诸实践,最终可能会导致失败。这种成语让我在工作与生活中更加注重及时决策,避免犹豫不决的情况。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负责提出创意方案,但在方案实施时我却犹豫不决,最终让团队错失了最佳时间。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好谋无断”的道理,今后在面对决策时,我会努力克服这种犹豫。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到一个智者,他为村民们提供了许多聪明的建议,但由于自己缺乏决断,导致村民们始终无法向前发展。最终,智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学*如何果断地做出选择,最终帮助村民们实现了繁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nalysis paralysis”,意指因为过度分析而导致无法做出决策。这与“好谋无断”有相似之处,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决策问题的共同关注与重视。
通过对“好谋无断”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决策能力的重要性。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我们思维与行为的指导。在未来的学与实践中,我将努力平衡思考与决策,避免陷入“好谋无断”的困境。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好谋无断,非英雄也。”
《后汉书·袁绍传》:“好谋无断,终为天下笑。”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好谋无断,非所以为君也。”
《史记·项羽本纪》:“好谋无断,不足以成大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好谋无断,国之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