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0:32
“入幕之宾”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进入幕府的宾客”。其中,“幕”指的是古代的帐幕或帷幕,通常象征着权力中心或官府。这一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受人重视的客人,通常指在某种场合中被邀请或受到尊重的人,隐喻在某个组织中拥有一定地位或角色的人。
“入幕之宾”的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历史典故,主要与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活动有关。在古代,幕府是指军政领导人的临时指挥部,许多重要决策和计划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因此,能够被邀请进入幕府的人,通常是被重视的顾问、谋士或客人。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相关记载,隐喻着与权力中心的密切关系。
“入幕之宾”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和宾客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入幕之宾”不仅强调了客人的重要性,还反映了对待客人时的礼遇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商务和社交场合,强调对重要人物的重视与尊重。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古代智者与君王之间的关系,以及智囊团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传达出一种被重视的尊荣感,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责任与信任的关系。
在我参加某个商业活动时,曾被邀请作为嘉宾发言,感受到一种“入幕之宾”的荣幸。那种被重视的感觉让我意识到,能够在这样的场合中分享自己的经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智者终于被召入王宫,成为入幕之宾。王后微笑着迎接他,仿佛在说:‘你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VIP”(Very Important Person,重要人物)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两者都强调了对特定人物的重视和尊重,但“入幕之宾”更具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通过对“入幕之宾”的分析,我体会到这个成语在表达尊重和地位时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与传达信息。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既得荆州,以诸葛亮为入幕之宾,使为军师。”
《后汉书·班超传》:“超既至,帝大悦,以为入幕之宾,赐爵关内侯。”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为大司马,又为大将军,诸将皆入幕之宾。”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至赵,赵王以为上卿,平原君乃荐虞卿于赵王,赵王召见,以为入幕之宾。”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请师于秦,秦伯许之,使百里奚将兵助晋,晋侯以百里奚为入幕之宾。”
晋朝时期,大将军桓温因为赫赫战功开始居功自傲,先是废海西公立晋文帝。后来又图谋篡夺皇位。他拉拢郗超等人。在召见敌对派谢安时,让郗超躲在幕后偷听。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谢安风趣地称他为入幕之宾
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