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5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0:32
成语“入室昇堂”字面意思是“进入房间,走上大厅”。引申义为进入更高的境界或更高级的场所,通常用来比喻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逐渐成长、提升,进入更高层次的状态。
“入室昇堂”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在描述人们学、进步和达到更高目标的场景中。它体现了古人对于学、成长的重视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进步和提升是被高度重视的价值观。成语“入室昇堂”体现了人们对自我提升、不断学的追求。这种追求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激励着人们在各个领域中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
“入室昇堂”让我联想到奋斗的过程和成长的喜悦。每当我听到这个成语,都会想起那些经历过的艰辛与成功,激励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用到“入室昇堂”来激励自己。例如,当我完成了一项复杂的项目时,我会自豪地说这让我感觉像是“入室昇堂”,象征着我在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提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运用这个成语:
登高望远心似海,
入室昇堂梦自开。
岁月如歌不停唱,
奋斗之路志不衰。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climbing the ladd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两者都强调了逐步上升、追求更高目标的过程,体现出在不同文化中对成长与成功的共同价值观。
通过对成语“入室昇堂”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努力与进步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对成长的渴望,勇于追求更高的目标。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始就学,即以文鸣。及长,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后汉书·郑玄传》:“玄少好学,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汉书·艺文志》:“孔子曰:‘升堂入室,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