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9:04
“座上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坐在座位上的客人”。它通常用来形容受人尊敬、受到热情款待的客人或宾客,暗含着对客人的礼遇和重视。
“座上宾”这个成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接待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俗。此成语强调了在社交场合中,宾客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了古人对礼节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座上宾”常用于正式的场合,如商务宴请、婚礼、庆祝活动等,也可在日常对话中使用。当提到某位受到重视的客人时,可以用“座上宾”来形容。它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描绘宴席上的场景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宾客的地位往往反映了主人的修养和品位。成语“座上宾”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活动和社交场合,强调了对客人的重视和礼仪的重要性。
“座上宾”这一成语让人联想到温暖的社交氛围和人际关系中的尊重与关怀。它不仅代表着对客人的礼遇,也反映了主人对自我修养和社交能力的展现,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联想。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每当我邀请朋友来家里聚会时,我总是努力让他们感受到“座上宾”的待遇。通过准备丰盛的餐点和热情的招待,我希望我的朋友们能享受到愉快的时光。
在一首关于友谊的诗中,可以这样运用“座上宾”:
烛光摇曳夜色深,座上宾朋共此生。
笑语欢声绕耳畔,桃李相逢意自生。
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体现出社交中的温暖和友谊的珍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honored guest”来表达,强调对重要客人的尊重。这种文化中也强调礼仪和款待,但具体形式和*惯可能与**传统有所不同。
通过对“座上宾”这一成语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社交场合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促使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礼仪和对他人的尊重。
只因为它的大名,甚至连一只横行一世,看不起所有鸟类的乌鸦,都要来请它去做座上宾啦。
《晋书·王导传》:“导既为相,宾客盈门,皆为座上宾,导谓之曰:‘子等皆为座上宾,何也?’客曰:‘臣等无他技,但能饮酒耳。’”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奔还冀州,宾客皆散,独有一客,常在座上,绍谓之曰:‘子常在座上,何也?’客曰:‘臣无他技,但能饮酒耳。’”
《汉书·王莽传》:“莽既篡位,尊号曰‘新皇帝’,尊太皇太后曰‘新室文母皇太后’,立皇后王氏,封诸子皆为王,宗室皆为侯,宾客皆为座上宾。”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宾客日散,独有一客,常在座上,平原君谓之曰:‘子常在座上,何也?’客曰:‘臣无他技,但能饮酒耳。’”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赵衰为卿,辞曰:‘臣之才,不足以当大国之卿,请以为亚旅。’晋侯曰:‘子为座上宾,何亚旅之有?’”
冯雪峰《黄鹡鸰的不幸遭遇》:“只因为它的大名,甚至连一只横行一世,看不起所有鸟类的乌鸦,都要来请它去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