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8:33
“分文不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分钱也不值”。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物或某事的价值极其微小,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价值。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事物不值得重视或关注。
“分文不值”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推测与古代社会的货币制度有关。在古代,钱币是交易的重要媒介,一分钱在当时虽说价值不高,但仍然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单位。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标准,强调某物的价值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分文不值”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分文不值”可以用来评论消费主义的现象,反映人们对物质价值的重新审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物质的追求逐渐降低,开始关注精神上的满足。在这种背景下,成语的使用可能暗示对物质财富的反思。
“分文不值”常常带有一种轻蔑的情感色彩,使用时可能会引发对某些事物的否定或不屑。它让人联想到某些人或事物的无足轻重,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或无奈。
在生活中,曾经有一次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一个项目,结果发现这个项目的回报几乎可以说是“分文不值”。这让我意识到,选择投资时间和精力的项目是多么重要。
在一次写作中,我尝试将“分文不值”融入到一首诗: “繁华浮世皆是梦,分文不值徒劳行。 何必执念于尘世,心中自有清风生。”
在英语中,可以用“worthless”或“of no valu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事物的低价值,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分文不值”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表达事物的价值时具有重要性,还在日常交流中提供了一种轻松而有效的表达方式。理解成语的情感色彩和使用场景,可以帮助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更加灵活自如。
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曰:‘吾虽贫,分文不值,然爱国之心,不可或忘。’”
《明史·海瑞传》:“瑞曰:‘吾虽贫,分文不值,然清白之名,后世可传。’”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曰:‘吾虽死,分文不值,然忠义之心,天地可鉴。’”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臣闻古之遗直,不以贫贱而移其志,不以富贵而淫其心。今臣虽贫,分文不值,然志不可夺也。’”
《史记·平准书》:“黄金一斤,直钱万,而布帛千匹,分文不值。”
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