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2:28
成语“以迂为直”字面意思是以迂回的方式当作直接的做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采取迂回的、间接的手段,而不是直接、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是出于策略、谨慎或复杂的情况。
“以迂为直”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理解为源于古代智慧与策略的总结。在**古代,兵法与权谋的诸多经典中都强调了“迂回”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孙子兵法》中,常常提到“以虚引实”的策略,因此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智慧与策略的理解。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复杂局势中,采取隐蔽、间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处理事务的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描绘角色的智慧或狡诈;在演讲中,可能用于阐述策略思维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文化背景中,传统上重视智慧与策略,尤其在处理人际关系、政治事务等方面,以迂为直的智慧被认为是一种高超的能力。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商业谈判、职场沟通等领域,强调灵活应变的能力。
“以迂为直”让我联想到智慧、灵活和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直接表达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反而需要运用一些策略来达成目的。这种思维方式也鼓励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考虑多种路径。
在我的学*与工作中,曾经遇到过需要与人沟通但又不想直接冲突的情况。我尝试以迂为直,通过引导对方思考来达成一致,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灵活的策略往往比简单的直接更有效。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那片宁静的山谷,年轻的猎手以迂为直,巧妙地绕过了狡猾的狐狸。虽然他不直接追赶,却通过巧妙的布置与耐心的等待,最终成功猎获了猎物。这不仅是智慧的胜利,更是对自然的尊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aking the indirect route”或“beating around the bush”,虽然都有迂回的意思,但在文化*惯上,可能不如中文成语那样蕴含深厚的智慧。
通过对“以迂为直”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沟通与解决问题中灵活思维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策略与方法的运用。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我将继续运用这一智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致,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吕氏春秋·贵直论》:“故曰: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不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雠,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此所以成大事也。’”
《战国策·赵策二》:“夫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此所以成大事也。”
《孙子兵法·军争》:“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