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2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2:00
“以身殉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以自己的身体殉求职务”。它通常指为了一种理想、职责或信念而献身,甚至牺牲生命。基本含义是指在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以身殉职”的成语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可以视为对古代士人和忠臣理想的总结。在古代,许多忠臣为国家和君主献身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因此该成语反映了忠诚与奉献的价值观。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工作、事业或职责上表现出极高奉献精神的情境,通常在文学作品、演讲、新闻报道中使用。例如,在描述某位英雄或烈士为保护国家而献身的事迹时,常常会提到“以身殉职”。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忠诚和牺牲精神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尤其在历史上,许多忠臣的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道德楷模。在现代社会,虽然该成语的使用依然存在,但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可能不再如古代那般受到普遍崇敬。
“以身殉职”这个成语通常带给人一种崇高的情感反应,体现了对奉献精神的敬意。它可能引发对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的联想,使人思考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看到许多志愿者为了帮助他人,无私奉献,深受感动。这让我联想到“以身殉职”,并激励我在未来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
在写作中,我可以尝试将“以身殉职”融入一首诗:
在风雨中,他挺身而出,
以身殉职,心中无惧。
那一刻,信念如火,
燃烧不灭,照亮前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sacrifice oneself for a cause”,强调为事业或信念献身的精神。虽然在不同文化中都有这种勇于牺牲的价值观,但具体表现和社会认同度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以身殉职”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忠诚与奉献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身的责任感和理想追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和勇于牺牲是多么重要。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明史·海瑞传》:“瑞以身殉职,清风峻节,为世所重。”
《宋史·岳飞传》:“飞以身殉职,忠义之节,昭然日月。”
《后汉书·杨震传》:“震以身殉职,天下莫不痛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曰:‘以身殉职,忠也。’”
(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