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1:59
成语“以责后效”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对过去的行为进行责罚来促使未来的效果或表现。基本含义是强调责任和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以此来影响未来的结果。
“以责后效”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可能在汉语中并不是非常常见。其字面结构可以拆解为“以责”(以责任来)和“后效”(后续的效果),这种表达可以追溯到对责任感和行为后果的重视,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因果关系的认知。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思想根源可以在许多古代文献中找到。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责任感与因果法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以责后效的思想与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以文德”的理念相契合,强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体意识的增强,这种成语也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能忽视社会责任。
每当我听到“以责后效”,我会联想到责任和担当。它让我意识到,个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可能对他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在我个人的学过程中,我曾经因为懒散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以责后效”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对自己的学负责,才能在将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责任如山压肩头,
以责后效伴君行。
未来路途应谨慎,
只需一念便成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you reap what you sow”,强调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虽然语言不同,但相似的文化观念在不同语言中都有体现。
通过对“以责后效”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责任感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对自我提升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这样富有哲理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豹欲径进,鉴执不听。协又奏免鉴官,委豹为前锋,以鉴兵配之,降号折冲将军,以责后效。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以责后效,期于必成。”
《后汉书·杨震传》:“以责后效,庶几无咎。”
《汉书·食货志下》:“以责后效,务在丰财。”
《史记·平准书》:“上以责后效,下以观其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以责后效,不亦可乎?”
惟王宗濋首引卫兵逃遁,以致都城失守,不可不责。此外一切不问,~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