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2:10
“相得甚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彼此得到了很好的相处”,引申为双方在交往中感到非常愉快,关系融洽。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或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和谐相处。
“相得甚欢”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中的“相得”指的是相互之间的了解和配合,而“甚欢”则强调了双方的愉快。这一成语强调了友谊的深厚与愉快的相处。
“相得甚欢”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友谊和合作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关系。成语“相得甚欢”强调了和谐与愉快的交往,这与传统的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相符。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团队合作和社交场合中,强调了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相得甚欢”的使用常常带有温暖和亲切的情感色彩。它让我联想到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快乐,或是团队中成员之间的默契与支持。这种愉悦的情感反应使我在表达时更倾向于使用这一成语,传达出积极的情绪。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合作组织活动,我们通力合作,互相理解,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那时我就用“相得甚欢”来形容我们之间的默契与愉快。
我尝试将“相得甚欢”融入一首小诗中:
清风拂柳日渐斜,
友谊如歌韵悠佳。
相得甚欢共此时,
笑语盈盈乐无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et along well”或“hit it off”,这两者都传达了彼此和谐的关系。然而,汉语中“相得甚欢”更强调了情感的深厚和愉快的氛围,而西方表达更侧重于表面的融洽。
通过对“相得甚欢”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人际关系中和谐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交往中更加注重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我的语言学和社交能力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明史·徐达传》:“达与常遇春相得甚欢,遇春数称达之勇。”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与陈宜中相得甚欢,宜中数称天祥之忠。”
《晋书·王导传》:“导与庾亮相得甚欢,亮数称导之才。”
《后汉书·班超传》:“超与李邑相得甚欢,邑数称超之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虞卿相得甚欢,平原君数称虞卿之贤。”
五代后唐时期,河南太守张全义勤劳节俭,善于领导军队安抚百姓,经常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军粮充足,与另一守将李罕之相得甚欢。李罕之贪污成性,经常向张全义要钱要粮,李罕之忍无可忍,最后出兵消灭了李罕之全军
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