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3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2:21
“相持不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双方对峙而无法分出胜负。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在争论、斗争、竞争等情况下,双方势均力敌,难以决出胜负。
该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常用于描述战争或对立的场景。在古代军事对抗中,双方在战斗中相互对峙,难以取得突破,因此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
“相持不下”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蕴含深厚的历史和哲学意义。“相持不下”反映了传统中对和谐与冲突的思考。在当今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相持不下”也常常出现,提醒人们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进一步对立。
“相持不下”让我联想到对抗中的无奈与坚持。它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既有对抗的激烈,也有解决问题的希望。这种情感在生活中常常出现,特别是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
在我工作中,有一次团队讨论时,大家对项目的方向意见不合,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我们陷入了相持不下的局面。最后,通过引入第三方意见,才得以打破僵局,达成共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与妥协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 在古老的王国里,两个勇士为争夺荣耀而决斗。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的武艺不分上下,最终在一片狼藉中,他们意识到只有合作才能拯救即将崩溃的王国。于是,他们停止了争斗,携手并肩,化敌为友,谱写了新的传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talemate”,指的是一种无法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的状态。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表达,这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冲突与对抗的现象。
通过对“相持不下”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冲突中坚持与妥协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矛盾时更加冷静和理性。在交流中,适时使用成语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不下,诸葛亮曰:‘司马懿不可信也。’”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袁绍曰:‘曹操不可信也。’”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一年》:“汉王与楚王相持不下,汉王曰:‘楚王不可信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汉王相持不下,项王曰:‘吾与汉王相持不下,天下不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与楚子相持不下,晋人曰:‘楚人不可信也。’”
直隶议员籍忠寅,主张守旧,湖北议员刘成禺,主张维新,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