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53:47
成语“人情汹汹”由四个字组成:“人情”指的是人们的感情、情绪;“汹汹”则形容波涛汹涌,声势浩大。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人们的情感或情绪非常激烈,可能表现为愤怒、激动或其他强烈的情感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社会上人们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在某种**或冲突引发大众情绪时。
“人情汹汹”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人们常常用“汹汹”来形容水势汹涌,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人们的情绪激烈。这个成语可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尤其是在社会动荡、政治纷争或重大**发生时,人们的情绪常常会呈现出“汹汹”的状态。
“人情汹汹”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人情汹汹”常用于描述社会热点引发的公众反应,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舆论的形成几乎是瞬息万变的。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以及集体情绪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类似的表述可能存在,但具体的情感表现和社会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人情汹汹”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社会冲突、群体抗议等情景。这种情绪的激烈性也引发了对社会公正和人际关系的思考,提醒我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们讨论了最近发生的社会**,大家都有些激动,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那时就用到了“人情汹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大家的情绪。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闻报道往往是人情汹汹的波涛,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直至冲击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在英语中,可以用“mob mentality”来描述群体的情绪激动状态,尽管不是完全对应,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表达的情感和社会现象是相似的。
通过对“人情汹汹”的学*,可以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情感的传递是多么重要。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现象及其对人们情感的影响。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提醒我们保持对人际关系和社会情绪的敏感度。
绍熙甲寅,孝宗升遐,光宗疾,不能丧,中外人情汹汹。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人情汹汹,莫不自危。”
《后汉书·袁绍传》:“人情汹汹,皆以为天下将乱。”
《汉书·王莽传》:“人情汹汹,莫不自危。”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人情汹汹,皆欲归楚。”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人情汹汹,不可不察。”
甲午,寿张王伦作乱,距运河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