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7:45
成语“心织笔耕”字面意思是“用心去编织、用笔去耕耘”。这里“心织”指的是用心思去构思、创作,而“笔耕”则是指用笔进行写作、创作。整体含义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用心与勤奋,强调了写作的艰辛与艺术性。
成语“心织笔耕”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可能是现代汉语的创造,结合了传统文化中对写作、创作的重视。类似的成语如“笔耕不辍”也传达了勤奋创作的精神。可以推测其可能受到古代文人对写作的敬重和文学创作的热爱影响。
“心织笔耕”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写作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艺术,文人墨客以笔为友,以文会友。成语“心织笔耕”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写作的尊重与热爱。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适用于强调创作和工作的认真态度,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与创新性愈加重要。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人们,他们在追求创作的路上,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每当想到它,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我在自己的学*和创作中持续努力。
在我大学期间,曾经参加过一个写作比赛,准备了几个月,天天“心织笔耕”,最终获得了第一名。这让我体会到坚持与用心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创作的过程。
在一个现代诗中,我可以写道:
“心织笔耕如春雨,细腻滋润每寸土,
一字一句皆心血,岁月流转皆为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e with passion”或“to pour one's heart into writing”,强调的是创作时的热情与投入。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写作过程中情感与努力的重要性。
通过对成语“心织笔耕”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创作的艰辛与美好,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持之以恒的努力与用心是多么重要。这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也是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请讬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
《明史·文苑传二·徐祯卿》:“祯卿字昌谷,吴县人。……祯卿之文,时谓‘心织笔耕’。”
《宋史·文苑传六·刘恕》:“恕字道原,筠州高安人。……恕之文,时谓‘心织笔耕’。”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邕字太和,江都人。……邕之文,时谓‘心织笔耕’。”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蕡字去华,昌平人。博学善属文,性耿介,嫉恶如仇。……时人谓之‘心织笔耕’。”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虽有微之累,而特为孝元所重,文集值乱亡失,存者三十一卷。每作诗,一文出,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时人谓之‘心织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