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4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34:35
“牵牛织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二星。基本含义是指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思念和相会,通常用来形容爱情的美好与坚贞。
该成语源于**古代民间传说,主要与七夕节相关。传说中,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擅长织布,而牛郎是一个凡间的牧牛人。他们相爱并结为夫妻,但因天规被迫分开,每年只有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才能在鹊桥相会。这个故事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因此“牵牛织女”常被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珍视。
“牵牛织女”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多种用法: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牵牛织女”在**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七夕节的庆祝活动中,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与美好。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恋爱关系,特别是长距离恋爱时的思念和等待。
“牵牛织女”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爱情而努力的人们,无论是相隔多远,他们依然会为了见面而付出努力。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更加珍视与爱人之间的联系,并提醒我在生活中要保持耐心和信心。
在我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一段异地恋。每当想念对方时,我都会想起“牵牛织女”的故事,提醒自己无论多远,我们的心始终相连。这种思念让我在困难时期保持了希望和勇气。
在一个夏夜,我写下了一首小诗:
月明点滴照银河,
牵牛织女共此时。
千里相隔心相连,
愿将思念寄星河。
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爱情故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但往往伴随着悲剧结局。而“牵牛织女”则更多强调了等待与团聚,具有较为积极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牵牛织女”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爱情故事的传承,也是对现代人情感生活的启示。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添情感的深度和文学的美感。
《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
《太平御览》卷三一引《纬书》:“牵牛星,名曰河鼓,西方呼为何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
《艺文类聚》卷四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