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23:04
成语“善男信女”字面意思是指“善良的男子和虔诚的女子”。它通常用来指那些信仰、崇拜神明的人,尤其是信奉和道教的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信仰持有诚恳态度的人。
“善男信女”最早见于经典,尤其是在《大乘起信论》中提到过,指代信奉的善人和虔诚的信徒。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信仰的重视,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善男信女的概念成为了信仰者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善男信女”常常被用来描绘那些对或道教有深入理解和信仰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对有信仰的人群。例如,在**活动的介绍中,常会提到善男信女的参与。在演讲中,提到善男信女时,可能是在强调信仰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信士、信徒、虔诚信众
反义成语:异端邪说、非信徒
在文化中,信仰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善男信女的概念反映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信仰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但仍然有不少人秉持信仰,参与活动。善男信女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依旧具有适用性,尤其在讨论精神世界和信仰时。
“善男信女”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们对信仰的渴望与追寻。信仰不仅是对神明的崇拜,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生活的指南。这种情感反映在许多人对**活动的参与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在我参加的一个志愿者活动中,许多人都是善男信女,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这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某个秋天的傍晚,善男信女们围坐在庙前,香火缭绕,低声祈祷。月光洒在他们的脸庞上,映出一轮明亮的希望。他们相信,善良的心灵终将得到上天的眷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evout followers”或“faithful believers”,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信仰的虔诚和忠诚。不同文化中的**信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相似的,但具体表现和信仰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善男信女”的学,我深刻理解了信仰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精神世界和人类的内心需求。它在我语言学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我更加理解文化与信仰之间的联系。
善男子,善女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清·曹雪芹《红楼梦》:“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善男信女,皆来听讲。”
宋·苏轼《赤壁赋》:“善男信女,莫不欣然。”
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善男信女,礼佛诵经。”
《南史·王僧辩传》:“善男信女,咸资敬仰。”
但~们不远千里朝拜金顶的仍然在老河口、石花街和草店的大道上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