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2:07
“拔葵去织”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拔掉葵树的叶子,然后去编织东西。它的基本含义通常用来比喻放弃某种利益或希望,以追求更高的目标或利益,强调为了更好的未来而舍弃眼前的东西。
“拔葵去织”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在这个故事中,王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眼前的利益,采取更为长远的策略。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策略和长远利益的重视。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些人在面对选择时,果断做出决策,放弃眼前的利益,追求更大的目标。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思想斗争,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作对他人选择的评价。在演讲中,可以用来激励听众追求更高的理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长远利益和策略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智慧和决断力。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商业竞争激烈,但“拔葵去织”的理念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创业和职业规划中。
“拔葵去织”让我思考到在生活中做决策时的矛盾与挣扎,放弃眼前的舒适往往意味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这种情感在生活中时常出现,尤其是在重要的选择面前。
我曾面临职业选择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潜力,决定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去追求更具挑战性的职位。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拔葵去织”的意义,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不安和风险。
在一个小镇上,年轻的织布工人小李,虽然拥有一片葵树,可以每天轻松地收获,但他梦想着能创造出更美丽的织物。于是,他毅然决定拔葵去织,放弃了这份看似轻松的生活,投入了更为艰苦的学*与实践。最终,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梦想成真。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sacrificing the present for the future”,意指为了未来的利益而放弃当前的便利。这种思维方式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强调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做出的牺牲。
通过对“拔葵去织”的学,我意识到在生活和学中,做出明智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选择时更加理性和坚定。它在语言学*、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故公仪子相鲁,之其见家织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
《资治通鉴·唐纪》:“拔葵去织,以供军需。”意指为了供应军需,放弃农耕和纺织。
《后汉书·皇甫规传》:“拔葵去织,以从征役。”意指为了参加征役,放弃农耕和纺织。
《汉书·食货志》:“拔葵去织,以备不虞。”意指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放弃农耕和纺织。
《史记·平准书》:“拔葵去织,以佐军兴。”意指为了支持军事行动,放弃农耕和纺织。
《左传·宣公十五年》:“拔葵去织,以从王事。”意指放弃农耕和纺织,专心从事国家事务。
非谓~,且欲省息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