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2:23
成语“拔赵易汉”的字面意思是:拔掉赵国的根基,取而代之的是汉国。它的基本含义是比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替换他国或他人的利益,通常带有负面的道德评价,暗示不择手段或背信弃义的行为。
“拔赵易汉”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与战国时期的赵国和汉国有关。当时,赵国和汉国在争霸中相互竞争,赵奢为了保护赵国的利益,最终采取了“拔赵易汉”的策略。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权谋。
“拔赵易汉”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拔赵易汉”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虽然政治和商业环境有所不同,但对于诚信和道德的追求依然是重要的价值观。该成语在现代社会中提醒人们要警惕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拔赵易汉”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负面的,带有一种背叛和不道德的联想。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在面对竞争和选择时更加谨慎,避免采取不当手段。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遇到过一个商业伙伴在合作中暗中做手脚,试图通过“拔赵易汉”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也让我在今后的合作中更加注重选择可靠的伙伴。
在现代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力的游戏中,
谁愿意做那个被拔掉的根?
一场拔赵易汉的交易,
背负着多少人的信任与期望。
这样可以展示出成语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ckstabbing”,意指背后捅刀子,这同样反映了背叛和不诚信的行为。两者都强调了在竞争和权力斗争中,不道德行为的存在。
通过对“拔赵易汉”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映,也是对现代社会中诚信与道德的重要警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竞争时,始终要保持警觉,坚守道德底线。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见“拔赵帜易汉帜”。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