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7:02
成语“残年暮景”字面意思是指“晚年的残存时光和暮色景象”。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生活状态,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强调生命的短暂和衰老的无情。
“残年暮景”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理解:
在古代诗词中,许多文人通过描绘夕阳和衰老来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从而形成了这样的表达。
“残年暮景”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是重要的价值观,老年人常常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然而,“残年暮景”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体现了人们对衰老的敬畏和无奈。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养老、老年生活质量时,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残年暮景”往往带有一种忧伤和惆怅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脆弱,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种感受在表达时,可以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敬畏。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过一位年长的邻居,他常常坐在窗前,望着夕阳,似乎在回忆过去的岁月。那一幕让我深刻体会到“残年暮景”的意义,也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长辈,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残年暮景”:
夕阳西下映山川,
老树苍苔伴孤餐。
残年暮景何其短,
唯愿余生共此间。
这首小诗通过描绘老年的孤独与对生活的依恋,展现了“残年暮景”的深刻内涵。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twilight year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人生的晚年,带有一种温柔的感伤。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对老年生活的思考。
通过对“残年暮景”的全面分析,我深入了解了这一成语的意义及其文化背景。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时间的珍贵。在以后的交流中,我会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一成语,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衰老和时间的感悟。
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眼中流泪道:‘我儿,我残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别离。’
《红楼梦》第五回:“贾母道:‘我这残年暮景,还能有几时好活?’”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晚年,残年暮景,犹能治军,平定太平天国。”
《明史·杨慎传》:“慎以老病,乞归,帝不许,曰:‘慎残年暮景,犹能为国效力。’”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被执,至元大都,见元世祖,曰:‘臣残年暮景,愿得一死。’”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老,残年暮景,犹能书《兰亭序》。”
努力吧,以免~很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