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7:04
成语“残民害理”的字面意思是“残害百姓,损害法理”,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个人或集团的利益,而损害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的法律秩序。其基本含义是强调某些行为对于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的严重破坏。
“残民害理”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概念源自对古代社会中权力滥用及对百姓压迫的批判。在古代**,君主和权臣常利用法律和权力来剥削普通百姓,导致社会的不公。这个成语反映了对这种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残民害理”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残民害理”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关注。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讨论法律与政策时,强调对民众权益的保护。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障民众基本权利与社会公正依然是重要议题。
“残民害理”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常常令人联想到不公、压迫和社会的黑暗面。它促使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不公现象,激发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和追求。
在我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有关环境污染的**,某企业因利益驱动而污染了周边环境,导致居民健康受损。我们在社区会议上提到“残民害理”,以此来形容企业的不负责任行为,呼吁更多的法律保护和社会关注。
在一首诗中:
权力如刀,割裂民心,
残民害理,何处是春?
愿世间公正,常驻人间,
让每个声音,皆得以闻。
这首诗通过“残民害理”表达了对社会公义的渴求,强调了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可以用“oppression”或“exploitation”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这些词汇同样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反映了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权力滥用的批判是一致的。
通过对“残民害理”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性及我们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激励我为社会正义发声。
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