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4:58
成语“不可理喻”字面意思是指无法用理智来理解,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或态度让人无法用常理来解释或沟通。通常用来形容行为非常怪异、难以理解的人,或者在争论中对方完全不讲道理。
“不可理喻”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文献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不可”和“理喻”分别源自于古汉语的常用词汇。“理”有道理、道义之意,“喻”指的是理解、明白。合在一起,表达了无法理解或无法讲道理的意思。
该成语常用于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描述某人行为不合常理时。例如:
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极端性格或行为,如小说中某个反派角色的表现。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不可理喻”在**文化中反映了对理智和逻辑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常常会遇到与他人观点不合的情况。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负面情感,使用时往往伴随着无奈、愤怒或失望的情绪。它可以引发对人际沟通障碍的反思,使人意识到在交流时需要更加耐心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讨论某个社会问题时,她的观点让我感到不可理喻。虽然我尝试用逻辑说服她,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我们只能各自保持沉默。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那个遥远的村庄里,有一个叫小华的孩子,他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到不可理喻。他宁愿在雨中追逐蝴蝶,也不愿回家吃饭。村民们对此感到困惑,但小华却乐此不疲,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能理解。”
在英语中,可以用“unreasonable”或“incomprehensib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词汇同样反映了对某种行为或观点的无理解和无奈,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可理喻”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际沟通中的复杂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认识到在交流中需要耐心与包容,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极端观点时。它在语言学和实际交流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们在沟通中保持理智与开放的态度。
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李林甫为人,不可理喻。”
《后汉书·袁绍传》:“绍为人,不可理喻。”
《汉书·王莽传下》:“莽之为人,不可理喻。”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先生之言,不可理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不可理喻,民弗从也。”
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