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4:44
“凤靡鸾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凤凰的羽毛散落,鸾鸟的鸣叫消失”。它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消失或盛况不再,含有一种惋惜和失落的情感。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经》中的一些诗篇,以及后来的文人雅士对凤凰和鸾鸟的描写。凤凰和鸾鸟在**文化中象征着美好、吉祥和高贵,因而它们的消逝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失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其消逝的惋惜。
“凤靡鸾吪”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凤靡鸾吪”在**文化中深具象征意义,凤凰和鸾鸟的形象常常与皇权、祥瑞、爱情等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尤其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消逝更让人感到惋惜。
这个成语常常引发人们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在使用时,往往伴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情绪,令人反思自己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许多与“凤靡鸾吪”相关的经历。例如,曾经在一个老街区生活,那里有许多充满历史感的小店,后来因城市发展而被拆除,留下的只是对过去繁华的回忆。
在我创作的一首诗中,尝试将“凤靡鸾吪”融入其中:
昔日繁华似锦绣,凤靡鸾吪惹人愁。
时光荏苒难追忆,唯留余音在心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可以找到。例如,英语中有“gone with the wind”,表达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感。不同文化对美好事物消失的感慨,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
通过对“凤靡鸾吪”的学,我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刻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生活的反思。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凤靡鸾吪,百鸟瘗之。
《宋史·乐志十七》:“凤靡鸾吪,乐章成矣。” 意指凤鸟飞逝,鸾鸟鸣叫,乐章因此而完成。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李白《古风》之十九:“凤靡鸾吪,遗音在梁。” 意指凤鸟飞逝,鸾鸟鸣叫,其声音在梁间回荡。
《太平御览》卷九百十五引南朝宋·谢庄《月赋》:“凤靡鸾吪,感物怀归。” 意指凤鸟飞逝,鸾鸟鸣叫,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傅玄《凤赋》:“凤靡鸾吪,百鸟率舞。” 意指凤鸟飞逝,鸾鸟鸣叫,百鸟随之起舞。
《文选·张衡〈东京赋〉》:“凤靡鸾吪,遗声余价。” 薛综注:“凤靡,谓乘时易逝也。鸾吪,谓声价高远也。”
~易,王图霸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