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6:44
“残山剩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残破的山和剩余的水,形容自然景观的残破不堪。引申义是形容一个地方的资源或景观受到严重破坏,或是形容一种败落、凋零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环境的恶化或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残山剩水”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反映了古人对于山水景观的珍惜与保护意识。它可以与古代诗词中对山水的赞美形成对比,暗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忽视所导致的后果。
成语广泛应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演讲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用于描绘环境的恶化和对美好自然的怀念。在日常对话中,可以形容某个地方由于污染或开发而变得不再美丽。例如,在讨论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时,可以说:“这里曾经是一片美丽的山水,如今却变成了残山剩水。”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残山剩水”在**文化中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意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愈发严重,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更具警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于“残山剩水”这个成语,我感受到一种忧伤和惋惜。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脆弱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成语激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我参与的一个环保志愿活动中,我们清理了一片被垃圾覆盖的河流。看到那里的环境从“残山剩水”逐渐恢复到“山清水秀”,我深刻体会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在某个秋天,我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破坏的忧虑:
残山映斜阳,
剩水流幽怨。
昔日青翠影,
今成泪满衫。
在英语中,可以用“wasteland”或“scarred landscape”来描述类似的情景,虽然这些词不完全等同于“残山剩水”,但同样传达了对环境破坏的感慨。不同文化中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同,西方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自然保护的**和倡导。
通过对“残山剩水”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它帮助我更清晰地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提醒我时刻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在~间的黎民施威,在~间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