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45:02
“蹇谔匪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蹇(脚步不便)谔(犹豫不决)匪(不是)躬(个人的身体)”。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对事情不够果断,表现出一种迟疑和不安的态度。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缺乏决断力和自信。
该成语出自《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描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场景。成语本身的构成和使用揭示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人性和决策的深刻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领导者果断能力的期待。
“蹇谔匪躬”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果敢与决策能力被视为领导者的重要素质。成语“蹇谔匪躬”强调了在关键时刻决策的重要性,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职场和商业环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蹇谔匪躬”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决策的焦虑和对自我怀疑的反思。它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时,决断力的重要性。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遇到过需要做出重要选择的时候,常常会感到蹇谔匪躬。这种经历让我意识到,及时决策和采取行动的重要性,不然可能会错失良机。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该成语: “月明夜深思未决,蹇谔匪躬难自解。欲行千里路漫漫,心中犹豫似绳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ralysis by analysis”,即因为过度分析而导致的决策瘫痪。这个概念和“蹇谔匪躬”在思想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过度犹豫和缺乏果断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蹇谔匪躬”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沟通和表达中,如何有效地传达决策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在表达犹豫和决断力不足时尤为有效,是我在语言学和生活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九龄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诚,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