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4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6:52
“匪躬之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不以个人的利益为重的节操”。具体来说,“匪”有“不是、不以”的意思,“躬”指的是个人的身体或自身,而“节”则是指节操、操守。因此,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表现出对公义和道德的坚持,而非仅仅考虑个人利益。
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匪躬之节,匪躬之义”,意在强调君子应有的品德和道义。它体现了儒家思想对道德和节操的重视,强调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特别是政治和公共事务中应保持高尚的操守。
“匪躬之节”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在公共事务中,能够坚持原则、不以个人利益为重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高尚情操。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赞美某些人或行为,比如在讨论某个领导者或公众人物的道德操守时。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匪躬之节”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儒家对道德和节操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强调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背景下,许多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依然会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敬佩和钦佩,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坚守道德底线的人物。它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励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老师,她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坚持“匪躬之节”的原则。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成绩,还会在课外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希望能够坚持这样的原则。
在一首诗中,可以尝试这样表达:
在风雨中坚守,匪躬之节如松,
虽千难万险,心中自有光明。
这样的表达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tegrity”(正直)或“selflessness”(无私)。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强调个人在面对诱惑时所应保持的道德标准。
通过对“匪躬之节”的学*,我深刻理解到道德操守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反省。它提醒我在面对选择时,不忘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曰:‘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诏以胤忠允高亮,有~,使领司隶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