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5:18
成语“卑躬屈膝”字面意思是“身体低下,屈膝行礼”,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恭顺、谦卑,尤其是对权势者或上级表现得过于谦卑、屈从。它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个人缺乏自尊和独立性。
“卑躬屈膝”最早见于《后汉书·王允传》,描述王允为了迎合权贵而表现出的谦卑姿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地位和权力的重视,以及在权力面前的屈从和谦卑。
“卑躬屈膝”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长辈是重要的价值观。然而,过度的卑躬屈膝则可能会导致个人尊严的缺失。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保持自我尊重和独立性,不应盲目迎合他人。
“卑躬屈膝”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联想,使人想起那些缺乏自信、过于谄媚的人物。它引发对个人尊严与独立性的思考,让人意识到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保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为了得到上司的认可,时常在会议上卑躬屈膝,甚至抹杀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虽然迎合可以获得短期利益,但长远来看,真正的尊重来自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一首现代诗中,或许可以这样写:
在权力的阴影下,
有多少卑躬屈膝的身影,
低下头颅,失去光辉,
我愿做那挺立的树,
迎风而立,
不为一时的顺风,
而放弃根植的土地。
在英语中,“to bow and scrape”类似于“卑躬屈膝”,同样表示对权贵的谄媚和迎合。在不同文化中,这种表现常常被视为一种缺乏自尊的行为,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保持自我价值。
通过对“卑躬屈膝”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重要,还在生活中有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要尊重他人,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在语言学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使交流更加丰富和深刻。
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人,卑躬屈膝,以求于人。”
《后汉书·袁绍传》:“绍为人,卑躬屈膝,以求于人。”
《汉书·王莽传上》:“莽为人,卑躬屈膝,以求于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数以卑躬屈膝,事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卑躬屈膝,以求于人。”
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