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5:15
“卑谄足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极其卑微地奉承和恭敬,常带有贬义。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过于谄媚,过于恭敬,表现出一种对他人的过度迎合和低三下四的态度。
“卑谄足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原文中描述了当时的政治风气和人们对权贵的态度。这个成语反映了历史上某些时期人们对权力的谄媚和对自我尊严的放弃。它强调了在权力关系中,某些人为了获取利益而表现出的极端卑微态度。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过于谄媚、缺乏原则和自尊的人。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的描写中,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谄媚和奉承常被视为不光彩的行为,反映出对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卑谄足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但人们对这种行为的看法逐渐变得更加批判。
“卑谄足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职场或社交场合中,为了利益而放弃自我尊严的人。他们的行为常常让我感到失望和无奈,也让我思考在面对权威时,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在我的工作中,曾遇到同事为了得到晋升而表现得卑谄足恭,常常让我感到不满。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以诚恳和真实的态度与他人沟通,尽管这可能在短期内不如谄媚来得有效。
“在那样的政治漩涡中,卑谄足恭的人如同枯叶,随风摇摆,不知所措;而那些坚持高风亮节的灵魂,必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oadying”或“sycophancy”,均指谄媚和迎合。这些词汇在使用中同样带有贬义,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谄媚行为的普遍反感。
通过对“卑谄足恭”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保持真实与独立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沟通中更加注重诚实与尊严,这是我在未来语言学和表达中需要坚持的原则。
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