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08:35
成语“桀骜不恭”字面意思是指桀骜不驯,傲慢无礼。具体来说,“桀骜”形容一个人性情刚烈、倔强,难以驯服;“不恭”则表示对他人不尊重或不恭敬。因此,整体含义是指一个人傲慢、放纵,不尊重他人或事物。
“桀骜不恭”最早见于《左传》,原文中提到了一位名叫桀的君主,因其刚烈的性格和对权威的不屑一顾,导致国家动荡不安。这个成语源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逐渐演变为对某些人性格的形容。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不尊重权威和不服从规则的批判。
“桀骜不恭”常用于描述那些对社会规范、他人意见不屑一顾的人。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通过这样的描写来塑造角色的个性;在日常对话中,朋友间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不够礼貌;在演讲中,可能用来警示年轻人要尊重前辈和社会规则。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与谦虚是被高度重视的伦理道德观念。“桀骜不恭”所反映的傲慢态度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被视为不良品德,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团队合作与和谐相处的背景下。
“桀骜不恭”给人一种强烈的对立感,常常让人联想到叛逆、不羁的形象,可能会引发对个体自由的向往与对社会规范的反思。这种情感反应在表达时,可以在恰当的语境中用来强调对不尊重行为的谴责。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在团队会议上总是表现得桀骜不恭,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结果导致项目进展缓慢。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建议是团队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桀骜不恭如风狂,
不羁放纵难自藏。
尊重方能共生存,
和谐共舞才是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rrogant and disrespectful”。这种表达强调了相似的态度,但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接受度与后果。
通过对“桀骜不恭”的学*,我对如何在交流中保持谦逊与礼貌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在表达上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意识到在职场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尊重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宋史·岳飞传》:“飞为人桀骜不恭,好大言,自比周公。”
《资治通鉴·汉纪》:“莽为人桀骜不恭,好大言,自比周公。”
《后汉书·袁绍传》:“绍为人桀骜不恭,好大言,自比周公。”
《汉书·王莽传》:“莽为人桀骜不恭,好大言,自比周公。”
《史记·项羽本纪》:“桀骜不恭,自以为天下莫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