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归于尽

时间: 2025-04-24 09:23:05

同归于尽

基础信息

  • 成语同归于尽
  • 繁体同歸於盡
  • 拼音 tóng guī jìn
  •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一起死亡或共同毁灭"

【同归于尽】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9:09

基本定义

“同归于尽”字面意思是“共同归入死亡”,引申为形容两者或多者共同遭受灭亡或毁灭。它通常用来形容仇恨或争斗达到极端,最终导致双方都受到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死亡。它在语境中常常带有一种悲剧色彩,反映出冲突双方无法和解的绝望状态。

成语来源

“同归于尽”源自于古代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提到:“如彼之言,是则同归于尽矣。”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和冲突中,双方都可能因对立而导致的双重毁灭。

使用场景

“同归于尽”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1.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悲剧故事,尤其是在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中,描绘敌对双方的绝望和无奈。
  2.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同事之间的争论中,可以用来形容双方争吵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3. 演讲:在政治或社会问题的讨论中,使用这一成语强调冲突升级带来的严重后果。

示例句子

  1.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中,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最终只能同归于尽。
  2. 他们之间的仇恨已经无法化解,最终只会同归于尽。
  3. 在极端的竞争中,有些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宁愿同归于尽,也不愿意妥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两败俱伤”:指双方在争斗中都受到伤害,有相似的含义。
    • “鱼死网破”:形容两败俱伤,或者即使无法达成目的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 反义成语

    • “和气生财”:强调和谐共处,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 “皆大欢喜”:形容大家都能满意,最终和解的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忠与义、仇与恨常常被描绘得极为强烈。“同归于尽”反映了古代战争和忠诚的复杂性,如今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战争不再是主要冲突形式,但这种极端的思维模式在某些激烈的竞争中仍然存在。

情感与联想

“同归于尽”常常带给人们一种悲剧性和无奈感。它让人联想到争斗对双方的伤害,反映出人们在冲突中失去理智的状态。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思考冲突的后果,强调和解的重要性。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曾遇到过朋友之间因为误会而产生的严重争执,双方都不愿意妥协。最终,他们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同归于尽”,于是选择了沟通与和解,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争斗。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两岸猿声啼不住,
谁为情深同归尽。
千古恨,终难解,
唯愿和谐共此生。

这首诗表达了在深重的情感与仇恨中,追求和谐与理解的愿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mutual destruction”或“draw”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通常不带有那么强烈的悲剧色彩。不同文化中对冲突的看法各异,强调和解或妥协的表达更加常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同归于尽”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冲突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尽量避免极端的对立,寻求和平与理解的重要性。

【同归于尽】的来源

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同归于尽】的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操与绍同归于尽。”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曹操同归于尽。”

《汉书·王莽传下》:“莽乃与公卿以下至吏民同归于尽。”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与汉王相与俱东,同归于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齐师败绩,晋师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的例句

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吗?

相关问答

同归于尽的尽指什么

同归于尽的近义词

同归于尽的理解

同归于尽的拼音

同归于尽造句

同归于尽的出处

同归于尽的反义词

同归于尽怎么定罪?

同归于尽的句子

推荐查询

  • 同归于尽的尽指什么
  • 同归于尽的近义词
  • 同归于尽的理解
  • 同归于尽的拼音
  • 同归于尽造句
  • 同归于尽的出处
  • 同归于尽的反义词
  • 同归于尽怎么定罪?
  • 同归于尽的句子

相关查询

民情土俗 民怨神怒 民怨盈涂 民怨沸腾 民心无常 民心不壹 民心不一 民康物阜 民富国强 民安物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风马耳 凵字底的字 饷物 包含者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仁义君子 谨历 殳字旁的字 跃然纸上 意忌 包含浮的词语有哪些 尺二冤家 心如死灰 气竭声澌 瓜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讹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