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1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7:57
成语“之子于归”字面意思是“这个儿子要回家”。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年轻人要成家立业,通常与婚嫁相关,强调家庭的归属和传承。
“之子于归”源自《诗经·周南·关关雎鸠》中的一句诗。该诗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诗中提到的“之子”指的是年轻人,强调了他们在成婚后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人生成熟的重要标志,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成语“之子于归”不仅反映了个人生活的转变,也体现了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观念有所变化,但成语仍然适用于强调家庭和归属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联想到家庭团聚、爱情的美好。它也能引发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思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家庭的意义。
在我参加朋友婚礼时,看到新人互许誓言,我不禁想到了“之子于归”。这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提醒我珍视家人和亲情。
在一首关于爱情与归属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青丝缠绵情未尽,
之子于归共此生。
月下花前约定好,
携手同行永不分。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to settle down”,意味着建立家庭的稳定生活。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反映了对家庭和归属的重视。
通过对成语“之子于归”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传承。它在我语言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理解家庭、责任和归属的深层含义。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后汉书·皇后纪上》:“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意为这位女子出嫁,适合她的家庭。
《汉书·王莽传》:“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意为这位女子出嫁,百辆车完成婚礼。
《史记·项羽本纪》:“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意为这位女子出嫁,适合她的家庭。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意为这位女子出嫁,百辆车来迎接她。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意为这位女子出嫁,适合她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