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1:22
成语“众望所归”的字面意思是“众人的期望所归向的地方”,即指大家共同的期望、希望所指向的对象或事物。基本含义是指某个人或事物受到普遍赞誉和支持,符合大家的期待,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被普遍认可和推崇。
“众望所归”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原君赵胜传》中,其中提到“众望所归,故为君”。该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社会中人们对领导者的期待和对有德之人的推崇密切相关。它反映了古代人们集体意志的力量,也体现了对优秀人物的推崇。
在现代,成语“众望所归”常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集体的意志和民众的期待常常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基础。成语“众望所归”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个人成就与公众期望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选举、公共事务和团队合作中,该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代表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
“众望所归”让我联想到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它表达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激励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关注他人的期望与需求。这种成语唤起了我对成功与责任的思考,强调了个人努力与社会认可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有一次团队项目中,我被选为小组的代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当时我感受到的就是“众望所归”的力量,这种责任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确保不辜负团队的期望。
在写作中,我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融入“众望所归”:
星光璀璨夜空明,众望所归心中情。
携手共进不言败,梦想辉映每个灵。
在英语中,“the choice of the people”或“the people's expectation”可以作为“众望所归”的近似表达。虽然各国文化背景不同,但在许多文化中,公众的支持和期望往往被视为成功的重要标志。这种共通性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于集体意志的普遍重视。
通过对成语“众望所归”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该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社会认同和集体期望的体现。在语言学与表达中,理解并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有效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文化内涵,使沟通更加生动和有力。
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宋史·岳飞传》:“岳飞以众望所归,屡建奇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众望所归,遂为丞相。”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以众望所归,遂即皇帝位。”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苦秦久矣,今诚得众望所归者,以安天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众望所归,不可得而私也。”
他非去不可!~,还有什么可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