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44:44
成语“蹀躞不下”字面意思是形容动作缓慢,踌躇不前。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某种情况或选择时,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定。
“蹀躞不下”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蹀躞于其下,故不敢去也”。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人生和决策的思考,强调在面对选择时可能会出现的犹豫和不果断。
“蹀躞不下”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决策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表现,蹀躞不下则常常被视为一种缺乏决断力的负面特质。这种成语反映了古代哲学对选择和行动的重视,适用于现代社会中多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蹀躞不下”带给我一种焦虑与压迫感,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选择,如职业、感情等,都可能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做决策时更加注意及时果断。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感到蹀躞不下,虽然有多个方向可以选择,但我一直无法果断做出决定,最终影响了我的学业规划。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决策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使用该成语:
春风拂柳影摇曳,
未来路途心蹀躞。
花开花落皆有时,
何妨不决逐梦行。
这表达了在面对未来时的犹豫与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于“蹀躞不下”的表达可以是“hesitate”或“waffle”,它们同样描述了人在决策时的犹豫状态。不同文化中,犹豫被视为弱点或深思熟虑的表现,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通过对“蹀躞不下”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是丰富的词汇,更是传递文化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工具。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决策的重要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过,送了他青春一命。’日逐蹀躞不下。
当时恰有两个同与李吉到海宁郡来做买卖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