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44:20
成语“踵接肩摩”的字面意思是“脚后跟相接,肩膀摩擦”,形容人多拥挤,密切相连的状态。基本含义则是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的样子,常常用来描述城市的繁忙、热闹景象。
“踵接肩摩”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不见踵接肩摩,唯见一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难以看到个体的存在,更多的是感受到集体的庞大和拥挤,体现了庄子对人群状态的观察与思考。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热闹的场面,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形容人多的情况。例如,在描写节日的场景时,可以说“街道上踵接肩摩,热闹非凡”。在演讲中,可以用此成语强调人们的共同参与和热情。
在**传统文化中,热闹的场面常常被视为繁荣的象征,尤其在节庆和重要活动期间。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大城市中,拥挤的人群反映了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密度。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依然很强,能够反映出城市生活的特点。
“踵接肩摩”给人一种热闹、繁忙的感觉,虽然有时可能会让人感到压迫和疲惫,但也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活力与生机。这种情感反应可以促使我在表达中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在参加某个大型活动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踵接肩摩”的感觉。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声笑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集体氛围,这让我想起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一首描写都市生活的诗中,可以这样应用这个成语:
霓虹闪烁夜未央,
街头人潮踵接肩摩。
心中梦想如星辰,
在喧嚣中寻归航。
在英语中,可以用“crowded”或“packed with peop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表达没有“踵接肩摩”所浓缩的文化内涵和意象。不同文化对人群拥挤的看法也可能有所不同,有些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体的存在,而有些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力量。
通过对“踵接肩摩”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种状态,更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际关系及社会现象。
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