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5:30
“伤天害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伤害了天道,违反了理法”。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违背自然法则和道德伦理的行为,带有强烈的贬义,暗示着此类行为不仅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也对自我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伤天害理”一词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天理和道德的重视。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常常提到“天理”与“人情”的对立,强调道德的约束力和社会的公正性。它可能源于对儒家思想的解读,强调人应遵循天道和道德规范。
“伤天害理”常见于文学作品、社会批评和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于描述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对待,或者个人行为的自私和残忍。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某种行为的不当,呼吁大家遵循道德和理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天道与人道被视为不可违背的原则。伤天害理的行为不仅被社会所不齿,也可能引发道德上的谴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商业不道德行为、环境破坏或社会不公时,仍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伤天害理”给人以强烈的负面情感联想,通常会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奈。它提醒我们保持良知和道德感,不要因为个人利益而伤害他人或社会。
在我的生活中,曾看到一位商人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员工的权益,导致员工生活困难。这种行为让我想起“伤天害理”这个成语,深刻体会到道德与商业之间的界限。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设定一个商人与一位老者的对话: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伤天害理?” 商人冷冷一笑:“只要能赚钱,何必在乎那些呢?” 老者摇头:“可你终究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在英语中,类似于“伤天害理”的表达可以是“immoral”或“unethical”,这些词汇同样强调了道德的缺失,但可能缺乏“天理”这种超越人类社会的道德约束的内涵。
通过对“伤天害理”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是词汇的积累,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促使我们思考行为与道德的关系,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良知与道德。
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要做大官,所以~的做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