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3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7:50
“朱弦玉磬”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朱红色的弦和玉制的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象征着高雅的音乐和文化。该成语一般用来形容美好的音乐、乐器或优雅的艺术,通常与高尚的情操和文化修养相关联。
“朱弦玉磬”出自《汉乐府·长歌行》,原文中提到“朱弦”与“玉磬”都是古代乐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重视。成语的使用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雅乐的追求和对高尚文化的向往。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优美的音乐场景或高雅的艺术氛围。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赞美一场音乐会的精彩,或形容某个艺术作品的高雅。例如,在演讲中提到某位艺术家的作品时,可以说:“他的音乐如同朱弦玉磬,令人陶醉。”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朱弦玉磬”蕴含着**古代对音乐和艺术的推崇。在古代,音乐不仅是娱乐,更是修身齐家的重要部分。现代社会中,虽然音乐的形式多样,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依然存在,尤其在文化活动与艺术教育中。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优雅的音乐会和高雅的艺术品,带给我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受。它也让我思考到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我曾在一次音乐会上聆听到一位古筝演奏者的表演,她的演奏如同“朱弦玉磬”般动人,深深吸引了我。我在写作时也尝试用这个成语形容音乐的美妙,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运用“朱弦玉磬”:
月照庭前朱弦响,
风送清歌玉磬鸣。
雅韵飘然随夜舞,
一曲高歌入梦乡。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于“高雅音乐”的表达,比如“elegant music”,但通常没有特定的成语来代替“朱弦玉磬”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表明不同文化对音乐和艺术的理解与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朱弦玉磬”不仅是一个描述美好音乐的成语,更是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醒我们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与文化修养。
两首新诗百字余,朱弦玉磬韵难知。
《文选·王褒〈洞箫赋〉》:“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泛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李善注:“巨音,大音也。周流泛滥,言其音周遍流行,泛滥洋溢也。并包吐含,言其音包容广大,吐含和顺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于是采少君之端信,庶栾大之贞固。”李善注:“少君、栾大,汉武时方士也。端信,正直也。贞固,坚贞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李善注:“高门,显贵之家也。鼎贵,鼎食之贵也。魁岸,大貌也。豪杰,才智过人也。”
《文选·陆机〈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李善注:“苕,草之苕也。发,起也。颖,禾之末也。言文章之始,或如草之苕发,禾之颖竖,离绝于众,卓绝于致也。”
《文选·潘岳〈笙赋〉》:“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醹。”李善注:“缥,青白色也。瓷,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