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3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3:48
“感遇忘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感受到某种情感或遭遇时,忘却自身的存在”。其基本含义为因受到激励或感动而忘却自身的利益或安危,通常指对某种理想、信念或情感的投入。
“感遇忘身”出自《唐诗三百首》中的李白诗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因感到某种情感而忘却自身安危、全心投入的状态。这一成语的起源与古代文人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密切相关。
“感遇忘身”常用于描述在面对伟大理想、感人事迹或深厚友情时,个体能超越个人利益,甚至忘却生命安危的情形。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感遇忘身体现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强调个人在集体利益或更高理想面前的无私奉献。现代社会中,尽管物质利益驱动明显,但仍有许多人在面对重大时展现出这种精神,表明该成语在现代依然适用且具有意义。
该成语唤起一种崇高而激动人心的情感,令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理想而战的英雄人物,如李白、岳飞等。它代表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激励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勇往直前。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志愿活动,看到许多人为了帮助他人而不顾自身的疲惫与安危,深刻体会到“感遇忘身”的精神。这种经历让我对奉献与理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风雨无阻路漫漫,
心中理想似星辰。
感遇忘身为众生,
勇往直前不言惭。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表达,如“sacrifice oneself for a greater good”,意指为了更高的目标而自我牺牲。这种思想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共通之处,反映的人性光辉与伟大理想的追求。
通过对“感遇忘身”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人在面对伟大理想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勇于追求理想、关注他人,体现出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