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3:03
成语“感佩交并”字面意思是“感动与佩服交织在一起”。它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刻感动和由衷佩服的情感,常用于形容对他人所做事情的赞赏以及内心的震撼。
“感佩交并”并无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属于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它可能是由“感动”和“佩服”这两个情感词汇的结合而成,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他人优秀品质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感佩交并”在现代社会中,反映了人们对优秀品质和行为的认可。这种情感表达在社交媒体中尤为常见,人们通过点赞和评论来表达对他人成就的赞赏。
使用“感佩交并”时,我常常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奋斗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也要勇往直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志愿活动中遇到一位老奶奶,她用自己的微*力量帮助社区中的孤寡老人。她的无私奉献让我感佩交并,深受感动。我在活动结束时,特意向她表达了我的敬意,用了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感受。
在诗歌中: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面,
温暖了每一个心田。
感佩交并,敬意满怀,
愿为她歌唱一曲赞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 admiration and respect”,它们都传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敬佩与感动。但在文化背景上,中文的“感佩交并”可能更加强调情感的交织与复杂性。
通过对“感佩交并”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关注他人的优秀品质。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对他人的敬意和感动。
感佩恩私,不知所喻。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感佩交并,乃上疏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
《明史·海瑞传》:“瑞感佩交并,乃上疏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感佩交并,乃上疏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
《晋书·王导传》:“导感佩交并,乃上疏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
《后汉书·班超传》:“超感佩交并,乃上疏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